作为一名刚刚被大学录取的学生,近期看到二手平台上出现高价转卖中国海洋大学录取通知书中 “南极海水” 吊坠,以及有人售卖标价高达 9999 元的 “北极点海水样品” 的新闻,心里满是疑惑与感慨。
今年,中国海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凭借其独特设计走红网络,礼盒中的南极海水吊坠被赞为 “全网最浪漫”。学校证实,吊坠中的海水确实来自南极,且附带海水鉴定卡,这是学校科考团的成果,旨在给予新生别具一格的入学体验。然而,这本承载着学校对学生探索海洋精神的鼓励与期许的珍贵礼物,却在二手平台被明码标价,从 1800 元到 5000 元不等。我能理解,这份独特设计引发了很多人的兴趣,甚至有人想高价求购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,比如有网友就真诚求购一个南极海水吊坠送女友。但这种转卖行为真的合适吗?从我们学生的角度来看,录取通知书及其中的赠品,本是我们与学校建立情感联结的第一份礼物,是极具个人收藏价值的纪念品。将其转卖,似乎让大学情怀变成了一种可交易的社交货币,失去了原本的纯粹。
而更让人震惊的是 “北极点海水样品” 的售卖。卖家自称是中国科学院潜航员、南北极考察队员,宣称样品是其在 2023 年 9 月 4 日于北极点取出,并附带打捞时的图片证明。可公开资料显示,中国第 13 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抵达北纬 90 度暨北极点区域时间是 2023 年 9 月 5 日 13 时 55 分,这一时间上的出入就令人对其真实性存疑。况且,依据《中国极地考察样品管理办法(试行)》,中国极地考察采集的样品属国家所有,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保藏,正常情况下个人无权出售。卖家还随意改动样品数量标注,从 “全国仅 150 瓶” 到 “全国仅 100 瓶”,再到 “考察队 98 人,人手一瓶”,这一系列操作让整个售卖行为显得疑点重重。
展开剩余41%二手交易平台本为物品流通提供了便利,但对于这类新奇且来源存疑物品的交易规范,显然还有待加强。平台方不能仅仅依据是否违规出售证件等表面规定来判断,对于可能涉及侵权、欺诈,以及违背物品本身特殊意义的交易行为,应该进行深入审查和限制。就像这些所谓的极地海水售卖,如果平台放任不管,一方面消费者很可能上当受骗,毕竟这些海水是否真品难以鉴定;另一方面,也会让真正具有科研价值和特殊意义的物品,沦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,破坏了其背后所代表的科考精神和文化内涵。
我们大学生即将步入校园,开启新的学习生涯,更能体会到知识、探索精神以及学校给予我们的独特关怀的珍贵。无论是学校精心准备的录取通知书赠品,还是科考队辛苦采集回来的极地样品,都不应该被随意商业化。希望相关平台能够完善规则,学校和科研机构加强管理和监督,让这些本应承载着美好寓意和科研价值的物品,回归它们应有的价值轨道,而不是在二手市场被随意标价买卖,失了原本的意义。
发布于:广东省大象配资-线上杠杆炒股-深圳配资-个人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